English

中华智慧耀五洲

2001-0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海山 我有话说

最近,我看到一套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的智慧丛书”,分为8册,讲述的是从古代到现代我们中国人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

作为一套面对青少年的中国科技史普及读物,它没有系统全面地论述科技的发展过程,而是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点,这些点有大有小,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杰出人物”和“科技成就”来选择的。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它们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却不容低估。比如“马镫”这么个小东西,现在都市中的孩子恐怕只是从奥运会马术比赛的电视转播中依稀见到过它的影子。从《营造有形世界》这册书中,我们了解到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发明了马镫,后通过中亚、西亚传到欧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骑士的战斗力,因为在没有马镫的时候,骑在马上打仗是很不安全的,书中还附有马镫的图片。再如布达拉宫——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从唐代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始建,一直到清康熙年间124名汉族工匠帮助修建,在绵延近千年的扩建中,它成为一个融藏、汉文化为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科普读物,它读起来并不枯燥,有许多篇章还饶有趣味。如《洞察物质运动》一册中,一则打假的故事就很有意思。其大意是:宋朝时,一些奸商在上交盐卤时,以次充好,在盐卤中倒入清水,使盐卤的浓度降低。合格的盐卤与不合格的盐卤表面上又没有什么区别,这可难坏了当地的一位官员。后来,官员偶然地从别人腌咸鸭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找到一种“石莲子”,等到盐商们再来交卤水的时候,他让手下人把石莲子撒入卤水中,根据石莲子在卤水中浮起的多少,就可以判断出卤水的好坏,一下子就把奸商治住了。8册中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

我还从中了解到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如大豆的故乡在我们中国,古代我们管豆类叫“菽(shū)”,而大豆在英、法、德、俄文中的发音都接近“菽”;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是北宋的王惟一为学习针灸的人设计制造的铜人;十进制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

这套书有两个结构特点:“三段式”和“两条脉络”。“三段式”是指每篇文章由引子、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使读者清晰明了,加深记忆。尤其结尾部分,有和国外同一理论、同一技术在时间上的比较,有国内外专家的评价,使读者能够对正文中介绍的人物或科技成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是每篇文章的点睛之处。“两条脉络”是指每册书的结构分为纵、横两条脉络。纵向,每本书的选材按时间顺序从古到今;横向,每篇文章中又有国外相同技术的横向比较。

这套丛书每篇文章千字左右,短小精悍,使读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读完一篇,尤其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